角的分类教学设计(角的分类教学设计苏教版)

今天的书评带你看这篇文章,来自一位经常和孩子一起看绘本的妈妈。她是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儿童文学的研究,八年来一直带着孩子看绘本。她系统地总结了自己阅读绘本的 *** 和步骤。与其他同类型文章相比,她的文章更加系统全面,以几个场景为例,提醒我们不要在细节上陷入一些误区。

作者|费毅

绘本是由文字、图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一个整体。它们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仅包括艺术领域的构图、线条和色彩,还包括文学领域的词汇、句式和结构。外在形式与内在思想内容相结合,形成绘本的独特魅力。儿童阅读绘本还受到家长的引导、儿童自身的认知水平、情感发展、阅读态度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对于孩子来说,阅读不仅仅是认书上的字那么简单,阅读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对于刚开始学习阅读的孩子,我们能帮助他们的更好 *** 就是在阅读周期中跟踪孩子的进度,随时肯定他们完成的每一步。孩子关注书架上的书是一个台阶;能够在书架上挑选他想看的书是另一个步骤;决定手里的书是他想看的书还是放回书架又是一步。最后他打算坐下来好好读这本书,这也是一个步骤。”(艾丹·钱伯斯:创造儿童阅读环境)。)

具体到看书的过程,笔者有以下建议。

不要忽略绘本之外的内容。

一般来说,绘本通常由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和封底组成。看绘本的时候,更好有个程序,所谓的“仪式感”。

松枝很重视读书的这种仪式感,他把它比作看戏。在他看来,读故事就像欣赏戏剧。“在封面、环衬和扉页之后,我们终于进入正式阶段。这个“间隔”非常重要。剧院也是如此。当你进入剧院,你会坐下,然后 *** 响起,会场安静下来,舞台幕布慢慢拉开。观众一步步做好进入剧中故事世界的心理准备,紧张感和期待感不断加强。同样的,绘本慢慢经过封面、环衬、扉页,和剧的开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入书的仪式,仪式本身就是戏剧的一部分。”(松坂:我的绘本理论)。)

我的绘本理论,宋菊芝著【星期日】,郭译,新疆青年出版社,2017年1月。

这种阅读的仪式感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的理想图景。现在很多孩子的家庭阅读氛围比较淡薄,有些孩子不懂得爱护书籍,会把书撕碎或者乱扔。读书往往没有固定的时间。

所以,笔者建议家长和孩子可以在读书的时候设立一个仪式。在看之一页之前,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和插画师,感谢他们。尊重童书作者,他们会逐渐懂得珍惜书籍,不会乱扔。还要向孩子强调,千万不要生气的时候扔书。书籍是我们的好朋友。

另外,在看书的时候,孩子更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成年人不会指定阅读某本书。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阅读过程分为五个步骤。之一步:首先,孩子看图。

成年人只看文字就能理解阅读,但对于孩子,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图片对于他们理解故事情节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和孩子在一起阅读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和体验插图所表达的故事,启发孩子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推测故事的进展,逐步培养孩子读图和理解含义的习惯和能力。

一般来说,一本好的绘本里的插画,都是画家精心设计的小细节,小心思。首先要鼓励孩子自己看图,通过封面识别作者的主要意图,通过书中的插图猜测故事情节的进展,熟悉作者的风格,逐步提高孩子的艺术感受力。以作者的亲子阅读为例。

《三万个西瓜逃出来》插图。([上]安云编《后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三万个西瓜逃脱了

【一起读书时孩子5岁3个月】

晚上看了三四本绘本,我们来评价一下哪本书更好。我说,我喜欢《完美的一天》是因为它优美的画面和诗意的语言——大概这种绘本是更符合叙述者和教育者懒惰习惯的,也是更符合说教的。

我家孩子说喜欢《三万个西瓜逃》。按照平时的阅读习惯,我先让孩子自己读,一口气读完,不看课文。我通过画面的翻页关系判断他大概讲了什么故事。然后我叫他听听看。对于他满意的作品,我的孩子通常会自己再读一遍。西瓜是能深深吸引他注意力的三个环节之一。另外两本书,缺少第三个环节,看完就不想看了。稍微想想,果然是后者更好。

有什么好的?这本书讲的是两只乌鸦在西瓜地里聊天。他们说:“这地里的西瓜长得真好,明天就要卖了!”西瓜们一听,吓坏了,互相小声议论,决定连夜逃跑。毕竟,他们不能失去自由。他们逃到山坡上,滚下山坡,汇入一个西瓜塘。当周围的小动物闻到香味时,西瓜汁池塘突然变成一个巨大的红唇怪物,吓跑了动物,然后以夸父的姿态奔向太阳...第二天,一个挂满西瓜籽的太阳出现在天空空,看着忙碌而奇怪的瓜田人探索为什么所有的西瓜都不见了。

我问,你为什么觉得这本书好?答:“西瓜怪多酷啊!最后太阳被西瓜占领了!”

故事的新奇和幽默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这本书的理想读者是农村的孩子,见过绿色的西瓜田或香甜的瓜田,见过西瓜刚出生时嫩黄色的样子,知道西瓜藤和丝瓜藤的区别,甚至躺在田里用草搭成的瓜棚里,听过瓜皮上细雨沙沙的声音,最适合读这本书。既有生活体验,也有艺术凝练。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去阅读理解这些本土题材的绘本,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只是让孩子自己翻看图片,发现了他对这本书的独特兴趣,开始仔细欣赏这本书的美——我一开始并不喜欢这本书。

如何判断孩子的读图能力?更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买一些无字的绘本,看他能不能看懂。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看图时,家长不必要求孩子严格按照插图的顺序来读。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浏览,大致了解书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并鼓励他们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图片或人物,然后在下一步中引导孩子一页一页地阅读。

第二步:家长读单词。

0-3岁,阅读和说话时尽量用通俗的口语解释,否则生词太多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3岁以后,孩子可以根据课文阅读绘本,这样可以熟悉书面语言的节奏,慢慢习得新的单词和句子。

这个阶段很重要。松竹先生一再强调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他认为“孩子用耳朵听,在心里形成形象,换句话说就是和语言面对面。这是非常重要的语言教育。只有亲耳听故事,才能让孩子从幼儿时期就碰撞出语言的原始形式,这真的太重要了。有了这段经历,孩子会变得对语言敏感,对语言产生信任感。”([日]松坂:我的绘本理论。家长在有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要多给孩子读一些书,让孩子通过听感受到语言的乐趣、节奏和意义。

过早让孩子自己看绘本效果不好,因为素养有限。学龄前儿童独自阅读绘本时,往往会挑挑拣拣,这时候阅读的幸福感会大打折扣。

那么要不要用手指读呢?很多家长在和家长一起读书时,往往注重让孩子学习知识。在演讲和阅读时,他们更注重对书籍知识内容和主题的讲解。家长关注绘本所传达的“人生道理”或“人生智慧”,却对书籍的风格、审美、情感缺乏必要的关注。有些家长在读绘本时要求孩子读字,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书上的字读给孩子听。

不可否认,快速阅读文字很容易,但往往忽略了孩子审美素质的培养,也容易打消孩子阅读绘本的兴趣。

“阅读其实包括三个层面:表层意义的获得、潜在意义的揭示、审美体验的满足。审美体验的获得是阅读的更高境界,也是阅读乐趣所在。积极反应阅读不仅仅是知道讲的是什么故事,故事的主题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感受作品中的情感,与画面故事相呼应,体验与故事世界对话的 *** 。阅读的本质是体验作品的情感,并对其做出反应。”(康长云: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识字绝不是阅读绘本的唯一目的或唯一手段。

《儿童绘本阅读过程研究》,康长云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

第三步:亲子共读,发现细节,互动,角色扮演。

亲子阅读如何让孩子保持兴趣,而不是父母兴致勃勃的读单词,孩子心不在焉?绘本的选择是之一位的,阅读过程中家长讲故事的方式也很重要。家长朗读时,根据角色不同,语言更好有抑扬顿挫。在共读的过程中,积极的亲子互动和交流可以适当鼓励孩子提问。提问可以安排在阅读的过程中,故事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此时就某个情节提问,可以帮助孩子说出对故事发展线索的判断,促进孩子的独立思考。比如以作者和孩子一起读的《斑比》为例。

《小鹿斑比》

【一起读的时候孩子3岁9个月】

昨晚,我睡觉前给朱迪讲了“斑比”。猎人来的时候,斑比和他妈妈正在草地上玩。在逃跑时,鹿妈妈被 *** 击中了膝盖,她摔倒了。“斑比,你快点,尽你所能跑。不要担心我,也不要回头看,直到你跑进灌木丛,到达一个安全的地方。”可是,我妈摔倒了,跑不动了。呆在这里很危险。如果猎人抓住了她怎么办?那只鹿焦虑地看着它的妈妈。

“宝贝,小鹿是自己决定一个人跑还是跟妈妈在一起?”我把这个困境抛给了孩子。让我们看看面对这种困境他能做些什么。竹笛不说话,好像在认真思考。在这几秒钟里,我有点紧张和难过。无论哪种选择,都不是完美的,都会有痛苦。过了一会儿,男孩激动地说:“妈妈,鹿用绳子把猎人捆住了!!这时,蛇来了,狠狠地咬了猎人的脚!!"

我笑了。惊讶又特别欣慰。

小鹿吹起了口哨。他把所有的好朋友都叫到身边。大象来了,山羊来了,兔子来了,松鼠来了...大象用长鼻子把猎人卷得高高的,松鼠用松果打猎人,山羊用角顶猎人。最后,他们赶走了猎人!猎人再也不敢在森林里做坏事了。”

“这个故事讲完了!”竹笛高兴地说。

儿童对自然的叙述与故事原本的结局不同,但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改写了故事的结局,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训练。也可以在故事结束后提问,观察孩子对整个故事寓意的理解。以作者和孩子之间的亲子阅读为例。

插图布里格斯鹅妈妈的童谣金典。([英]雷蒙德·布里格斯执笔/绘,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鹅妈妈的故事

【一起读的时候孩子3岁9个月】

今晚八点半开始讲故事。我讲了四个故事,终于睡着了。这都是来自鹅妈妈的故事。重点讲了“三个愿望”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一个被神灵眷顾的樵夫可以实现三个愿望。樵夫和他的妻子想了想,但他们不知道该许什么愿。结果樵夫要了一根香肠,被老婆骂了一顿。樵夫气得把香肠粘在妻子的鼻子上,拿不出来。在第三个愿望实现之际,樵夫问妻子:“你愿意做国王的香肠鼻子皇后吗?还是做一个樵夫的正常妻子?”最后,他们愉快地许下了第三个愿望:拿走香肠。两人又回到了最初的状态,不多不少,不多不少,多了些快乐,少了些抱怨。

说完,他问朱迪:“如果你可以实现一个愿望,你愿意向上帝要很多玩具却有一个香肠鼻子,还是宁愿有一个正常的鼻子却不给你玩具?”朱迪修士实际上明白这个又长又曲折的问题。他认真地想了一会儿,回答说:“妈妈,我不想要香肠鼻子。我已经有玩具了!”

经得住诱惑!

讲这个故事的初衷是教育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人不可贪。提问时联系孩子的日常生活,启发他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鼓励家长互动,而不是让家长机械地、连续地提问,这样会打断孩子的阅读过程,打消孩子的阅读热情。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去发现细节,或者模仿书本上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感同身受。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魔法之吻》等家庭绘本里写的情节,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实践。目的是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在游戏中学习。绘本是复杂的多面体艺术品,孩子可以从任何角度进入其中,享受其中的滋养。

第四步:鼓励孩子复述故事。

如果只是靠记忆,或者重复父母之前说过的话,不能根据画面加上自己生动的亲身经历,那就不是故事的复述。根据画面,加上自己的经历,生动地复述故事完整的情节结构,才是理想的效果。当然,这个比较难。家长需要长期的引导,也受到孩子年龄的限制。

第五步:巩固对绘本的理解。

“孩子总是试图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和解释故事,同时会把阅读绘本的经验转移到生活中去。儿童绘本阅读是儿童将此时的视觉体验与之前接触过的事物和已有体验联系起来的过程,是儿童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绘本阅读离不开生活体验。孩子基于生活经验对绘本的理解,会把阅读绘本的经验转移到生活中去。对于孩子来说,读绘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康长云: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绘本由作家和插画师精心编织,充满童真和童趣。经常看绘本的孩子,回到现实生活中,也会把故事里的情节和想象带入现实。孩子看完绘本后,对于那些印象深刻的书,在现实生活中会有一些反馈,或在行动上,或在语言上。以笔者的亲子阅读实践为例。

长颈鹿不会跳舞的插图。([英]贾尔斯·安德烈,[盖]伊·帕克-里斯,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长颈鹿不会跳舞

【一起读的时候孩子4岁2个月】

睡觉前,我读《长颈鹿不会跳舞》。书中提到,长颈鹿在得到动物的帮助后,会向所有人鞠躬。竹笛问我:“妈妈,鞠躬是什么意思?”于是拿给他看,说是对别人感恩的郑重表示。他点点头表示理解。

晚上玩积木,给我搭几个造型。我说谢谢你给我做了这么多礼物。我话音一落,竹笛从积木堆里站了起来,轻轻将右手放在腰上,弯下腰鞠了一躬:“妈妈,谢谢您的夸奖!”一惊。赶紧转移话题:“今天积木就到此为止吧。我们吃点苹果然后睡觉好吗?”“好的,没问题!妈妈,谢谢你给我削苹果!”又一个鞠躬!

看来我得感谢长颈鹿驯养了我的小野人。

当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让孩子想起自己读过的绘本的语言或文字时,那么我们可以尝试用日常对话的方式帮助孩子复习读过的绘本。当孩子在和父母聊天时偶尔提到绘本中的人物或句型时,更好不要错过这个和孩子一起复习绘本的更佳时机。我们可以模仿图画书里的场景或语言来进行拓展练习。

举个例子。这是绘本《逃亡的兔子》的拓展练习。是我真实的家庭阅读体验。在此之前,我和孩子一起看了绘本《逃亡的兔子》,所以一开始,孩子提到绘本里的一句话,我就接下一句。我知道“佳能”从何而来,孩子也知道。我和孩子有共同的阅读背景,所以我可以举一反三,模仿《逃跑的兔子》的对话,开始自己的一系列“改造”计划...自然,经过这样的练习,孩子对“逃跑的兔子”的理解特别好。

《逃兔》插画。([美]作者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美]作者克莱门特·赫德,新沂|明日出版社)

逃离家园的兔子

【一起读的时候孩子3岁8个月】

今天的“读后感”源于我把孩子放在桌上一个杯子口中的一小块面包掉在了桌子上:

孩子:妈妈,你把我的面包掉了。向我的面包道歉!否则,我会变成一只小青蛙,让你找不到我。

我:那我就变成池塘里的荷叶。你在池塘里游泳,找到了你。

孩子:如果你变成一片荷叶,我就变成一朵花,放在你的大荷叶上,让它飘起来,好吗?

我也想变成一只鸡,让你找不到我。

我:你要做鸡,那我就做面包,这样你就有饭吃,肚子就饱了。然后你会回到我身边。

孩子:我想变成口香糖,让你找不到我。

我:如果你想变成口香糖,那我就变成一个小盒子,让你睡在我的小盒子里,这样风吹不到,雨也淋湿不了,好吗?

孩子:我也想变成电脑,让你找不到我。

我:那我会成为一名...电脑里的er动漫,这样当你打开电脑的时候,我就可以和你在一起了。

孩子:我要做一个小贴纸,让你找不到我。

我:如果你想变成一个小贴纸,那我就变成一本书让你贴在我的书里。

孩子:我要变成一面红旗,让你找不到我。

我:如果你想变成一面红旗,我就变成风,把你的红旗吹来吹去,留在你身边。

孩子:我又要当袜子了,你找不到我。

我:如果你想变成一只袜子,那我就变成一只脚,让你的袜子穿在我的脚上。现在你跑不了了吧?

孩子:我要做书包,让你找不到我。

我:如果你想做一个书包,那我就做一个小娃娃,背着书包去上学。现在你会和我在一起,对吗?

孩子:我要再做一件衣服,这样你就找不到我了。

我:如果你想变成一件衣服,那我就变成一条裤子,和你一起穿在一个孩子的身上。

孩子:我想变成一本书,这样你就找不到我了。

我:如果你想变成一本书,那我就变成一支画笔,在你的书上写字。现在你跑不掉了吧?

孩子:我也想变成一朵花,让你找不到我。

我:如果你想变成一朵花,那我就变成一片绿叶,这样你就可以和我在一起,在花棚里成长。

孩子:我想做一张照片,让你找不到我。

我:你要变成照片,我就变成小夹子夹你。现在你跑不掉了吧?

孩子:那我就变成一个小夹子,把你的皮弄破。

我:如果你想变成小夹子,那我就变成小绳子,和你在一起。

孩子:我要变成一个小夹子,把你的绳子弄断。我想变成台灯,让你找不到我。

我:那我就变成桌子,把你放在我的桌子上。

孩子:我想变成一床被子,让你找不到我。

我:那我就变成枕头,靠在你身上,等晚上孩子睡了。

孩子:我想做个葫芦娃,让你找不到我。

我:那我就变成老头,和葫芦娃一起生活。

……

阅读绘本的其他方式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角的分类教学设计苏教版)

绘本也可以按照主题分类集中阅读,加深孩子的印象和理解。

如季节性绘本:《下雪天》、《手套》、《小狐狸买手套》、《白雪公主》、《快乐的一天》、《萝卜回来了》、《松鼠先生和之一场雪》等。节日绘本:圣诞绘本威廉先生的圣诞树,春节绘本新年等。家庭绘本:我爸我妈爷爷总有办法,世界上更好的爸爸,你睡不着吗?、“逃跑的兔子”、“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

动物绘本系列:《波米诺,花园大象》系列、《五只小猴子》系列、卡蜜拉系列、小猪奥利维亚系列等。这种题材相近的绘本也可以“交叉阅读”。比如《我爸》和《我妈》主题相似,文字表达相似。父母可以读一本,孩子可以读另一本,对照着读,或者父母读一句,孩子读一句。效果非常好。其他主题相似的绘本也可以结对阅读,让孩子找出不同风格的绘本之间的差异,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优劣。

在阅读中,要尊重孩子的阅读感受,不要低估孩子,不要把家长的想法强加于人——这个问题经常存在于一些家庭中,爷爷奶奶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他们经常否定孩子的想法,认为他们离题太远。

经过长期的阅读积累,孩子的阅读能力会逐渐提高。之一,发现丰富细节的能力,更容易理解故事情节。不同年龄的孩子对细节的观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年龄越大,观察重要细节的能力越强。

第二,可以根据图片把握故事前后的线索和道理。看《大卫,圣诞节来了》,从画面上能猜出大卫的背影;看绘本里的人物,就能猜出他们的想法。比如看《魔法之吻》的时候,小浣熊伸手的时候,孩子也像小浣熊一样,要求家长伸手去亲妈妈一大口;第三,它可以快速响应故事讲述。能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和想法,理解人物的喜与痛;此外,我们可以识别同一作者的作品,找到作者惯常的叙事风格和插画师独特的绘画元素。再者,能够提出不同于成年人的观点,有独立的知识,这是最难的一点,也是相当高阅读水平的体现。

参考资料:

[1][英]艾丹·钱伯斯:《为儿童创造阅读环境》,第8页。

[2]松坂:《我的绘本理论》,第73页。

[3][日]松宿:《我的绘本理论》,第143页。

[4]康长云:《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第112页。

[5]康长云: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第58页。

作者|费毅

编辑|沈婵

校对|刘保清

成语网
成语大全!!!

作者头像
admin创始人

推广成语文化,传承中国文明!!!

上一篇:宫奴(宫奴记窦霭慕女百度云)
下一篇:陈蒙(陈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