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本报告期末保险金额是什么意思)

“我每年都会关注两会。希望今年能有更多为人民谋福利的‘声音’。”上海的王先生在参加本报“两会热点话题调查”时,给“GDP超110万亿”、“金融救小微企业”、“房住不炒”投了赞成票。他感慨地说,中国经济的宏观走势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发展,国家大事和家庭大事紧密相连。

2022年,全国人大的大幕就要拉开了。近日,英国《金融时报》通过客户端、网站、微博、微信官方账号推出“全国两会热点话题调查”。近13万网友投票选出最受关注的内容。调查结果显示,“GDP突破110万亿元”高居榜首,成为网民最关心的话题。“共同富裕”、“让货币政策更有力度”、“金融拯救小微企业”等话题也受到网民关注,投票率超过20%。

2022年中国经济将如何应对挑战?如何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如何促进共同富裕?如何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行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中国绿色金融应该如何发力?两会即将召开,大家期待今年会有更大力度、更有温度、“接地气”的改革举措。

经济稳定是最重要的

在今年的调查中,34.68%的网友将选票投给了“GDP突破110万亿”这一项,成为“最关注内容”的头号话题。

2021年,中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构建发展新格局上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良好,“十五”实现良好开局。从增长看,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14.4万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总量按年平均汇率计算约17.7万亿美元,仍是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更大贡献者,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有所加快。

“去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令人振奋。”来自北京的曹女士感慨地说,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的经营和就业情况密切相关。今年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她期待出台更多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

“稳”是今年经济工作最突出的关键词。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扎稳打,各方面要积极出台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力度要适当提前。其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流动性要合理充足。在此次投票结果中,27.83%的网友投票支持“货币政策应该提出来”;2.24%的网民将目光投向“小微企业金融救援”,普遍希望今年 *** 部门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稳增长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本报(本报告期末保险金额是什么意思)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当前的重点目标是稳定,政策要求是发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21年金融统计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下一步将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全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更大,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 *** ;第二,要精准细致,财务部门既要迎客上门,又要主动出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主动寻找好项目,进行有效补充,优化经济结构;第三,向前方发力,前瞻性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普遍关注的问题,刻不容缓。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民生”也是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调查结果显示,“共同富裕”、“房住不炒”、“养老保障”等话题高居榜首。大家都关心今年会出台什么措施。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关系到民生福祉,也关系到进一步释放生产要素潜力。浙江的李先生选择了“共同富裕”。“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时期。”他说,促进共同富裕事关民生福祉, *** 需要下大力气,但这不等于搞“福利主义”,避免“躺着不动”、“等着需要”。

在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看来,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支撑。因此,要推动经济发展从数量向质量、向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绿色低碳、民生保障转变。

住房问题关乎民生福祉。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背景下,努力实现人人有房住显得尤为重要。“住房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上海的胡女士坦言,房价直接影响普通人的幸福指数,尤其是大城市的年轻人,住房是重中之重。专家预计,在“住不炒”的导向下,今年 *** 部门将继续加快建设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房、共有产权房为主体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不同群体的住房困难。

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约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会养老压力不容小觑。

在这种背景下,做好充足的养老保障规划尤为重要。近日,国务院印发《全国养老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发展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即符合老年人特点的,并研究完善财政等配套政策。业内预测,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未来养老金融将有巨大发展空,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绿色金融大有可为。

当前,“绿色”正在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我国正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在本次调查中,超过15%的参与者投票支持“绿色金融”。“生态环境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没有感觉,就很难生存。”来自河北的方女士告诉记者,选择“绿色金融”最重要的原因是希望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环境改善和应对气候变化。

近年来,特别是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目标后,各行各业加快了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而“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关键时期和窗口期。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也将成为未来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

去年以来,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日益丰富,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末,绿色贷款本外币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年末高12.7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7个百分点,全年新增3.86万亿元。此外,中国交易商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共发行绿色债券6072.42亿元,同比增长168.32%;绿色债券存量1.16万亿元。

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将量化评价范围扩大至绿色贷款和债券,并预留空用于绿色理财、绿色信托等业务,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创新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项目的支持力度。

展望未来,业内专家认为,需要继续完善顶层设计,引导和撬动更多资金进入碳减排领域,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全方位绿色低碳转型。同时,要继续完善激励约束,增强金融体系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内在动力。此外,应充分发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定价作用,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实现碳减排。

本文来自《金融时报》。

成语网
成语大全!!!

作者头像
admin创始人

推广成语文化,传承中国文明!!!

上一篇:iubu(iu不错哦)
下一篇:七人八只眼打一字(七人八只眼打一字叫什么)

发表评论